2022年4月15日下午15点30分,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所在光华校区明德楼举办了教师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刘曼冬老师主讲,主题为“老年社会工作与生命教育的中美比较”。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潘彦谷老师主持本次沙龙,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所老师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曼冬老师有着专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研究方向是临终关怀、生命教育和照顾者身心健康等领域。刘曼冬老师从老年与老龄化、中美老龄政策比较、中美老年社工实务比较和生前预嘱与生命教育四个板块分别为大家展开介绍。在第一部分,刘曼冬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老年与老龄化的标准以及中美老龄化的现状,并提到生活中常见的老年歧视问题,呼吁大家破除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应从优势视角出发看待老年群体。在第二部分,刘曼冬老师从文化差异、养老保险制度、养老机构与服务等角度切入为大家比较中美老龄政策的不同,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政策的差异。在第三部分,刘曼冬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在美国从事医务社工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结合自己的实务经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美国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及机构的运作模式。最后一个部分是生前预嘱和生命教育,刘曼冬老师阐释了生前预嘱的内涵和意义,随后用“安心卡与安心茶话屋”的小游戏与师生进行互动,在选择代表临终愿望卡片的过程中,帮助大家在意识层面正视自己的死亡态度。

随后何龙韬老师对刘曼冬老师的分享表示了感谢并就刘曼冬老师的分享进行点评,称通过这次沙龙更加了解到中美老龄化的现状和交互体系,肯定了生命教育所传递的价值理念。沙龙最后环节,潘彦谷老师总结此次活动,再次向刘曼冬老师表示感谢,并鼓励大家关注老年社工领域。

通过此次学术沙龙,同学们不仅对老年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体会到刘曼冬老师所提到的“向死而生”的内涵。正视衰老和死亡,热爱自然与生命,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年社会工作努力的方向,即让每个人过上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