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下午13点30分,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于线上拉开帷幕。本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80余位学术同仁通过线上“云”相聚,共同探讨中国金融社会学科建设以及金融与民生福祉的发展大计。论坛共分为上下半场,总计四个主题单元。
一、金融素养、金融教育与民生福祉
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副教授主持,郑路副教授对论坛各位参与者表示了感谢和欢迎。随后,本论坛最初发起者、南京大学MSW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彭华民教授阐述了自己同金融与民生福祉的历史渊源,以热情洋溢的致辞指出了论坛的开拓性意义,同时通过对中国民生金融的金融政策、绿色金融、金融风险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了对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深度见解,提出了对金融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宝贵意见,展望了金融与民生福祉学术研究的美好前景,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上半场第一阶段由郑路副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赵思博、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讲师彭倩、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研究中心副教授邓飞以及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余爽老师就相关议题分别发表学术演讲,郑路副教授就论文做出精彩点评。
赵思博副教授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金融排斥、金融素养与居民创业行为——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分析》,提出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研究金融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考察了金融排斥、金融素养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研究发现遭受金融排斥的家庭选择创业实现财富积累的可能性更低,创业绩效更差;金融素养会提高家庭创业的可能性和创业后的创业绩效,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选择创业的概率更高,创业后的创业绩效更好。
彭倩老师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金融教育提升个人金融福祉的分析:以投资收益为例》,研究基于2020年度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数据与投资者交易数据,从投资收益的视角系统地讨论了金融教育对个人金融福祉的影响以及作用渠道,最终发现金融教育是提高投资者金融福祉的有效方式,应从国家战略的层面重视金融教育体系的构建,稳步推进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金融教育的抓早抓小。
邓飞副教授分享其研究《金融素养教育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PISA二十国金融素养测评数据的证据》,研究引入门槛回归模型对金融素养各因素功能发挥中的多重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提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需要汲取国际经验与教训,充分把握金融素养教育中的结构性因素和功能发挥分异,全面构造良性教育生态系统,立体推进金融素养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余爽老师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研究运用CFPS2012-2018年数据,并创新性的提出将4%压力线作为公共教育支出的工具变量,进而分析了基于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公共教育支出如何影响代际教育流动以及其背后的机制,最终得出公共教育支出加强了父母背景与子女教育之间的联系,但相应地降低了代际教育的结论。
二、金融投资、家庭金融与民生福祉
论坛上半场第二阶段由重庆时时彩官网
副院长邓湘树副教授主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柳建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段玲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松源依次线上分享了个人或团队的研究成果。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谭远发教授就上述研究做出精彩点评。
柳建坤副教授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阶层化逻辑: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证据》,研究从阶层视角构建了解释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决策的新框架,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多期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家庭在风险金融资产上的投资参与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投资决策存在两种阶层化逻辑:一是静态的资源投入能力,二是动态的地位下降补偿。
段玲童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工作单位组织特征与个人投资风险态度——基于CHSF2013的实证研究》,在研究中利用 CHFS2013的数据,通过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作单位组织特征对个人投资风险态度的影响,进而发现个人投资风险态度将直接决定居民投资行为偏好和投资产品组合需求,影响资产回报。
孙松源分享其研究《社会网络、经济地位与家庭金融投资参与——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 2017 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网络对金融投资参与的影响,并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与已有文献不同,该研究试图通过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将社会网络的观点引入到家庭金融研究中,尝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丰富当前家庭金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金融市场、社会分层与社会福祉
论坛下半场第一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主持,主题为金融市场、社会分层与社会福祉。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博士研究生杨晓晨、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博士研究生朱春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齐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董彦峰就相关议题发表精彩报告,李国武教授就上述研究做出精彩点评。
杨晓晨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研究《中产阶层的向下流动:资产负债配置视角》,使用CHFS数据库2011-2019年的跟踪数据,从资产负债的配置视角,对我国中产阶层向下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产阶层向下流动现象在观察期内普遍存在且规模显著,更加广泛均衡的收入来源是较高阶层相比较低阶层的重要优势,配置流动资产、住房资产对防止阶层下滑,帮助阶层提升具有显著作用,配置农业资产和工商业资产与阶层下滑关系显著,教育负债、医疗负债对阶层下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朱春霞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数字普惠金融的民生福祉效应:“红利”还是“鸿沟”?——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计量分析》,指出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的研究目前乏善可陈,通过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民生发展指数”两大宏观综合指标,基于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详细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生发展的影响与空间效应。其研究结论能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差异化发展、民生福祉的精准提升等相关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启示。
齐麟分享其论文《Vaccinate the Market: Financial Contagion among G20 Equity Markets in 2019-2021》,研究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传染与新冠疫情爆发以及新冠疫苗接种的关系。提出三个研究问题:金融传染与新冠疫情初期标志性事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金融传染和疫情波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以及新冠疫苗的普及对于全球金融传染是否具有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可能有助于抑制金融传染,特别是对于没有爆发新冠疫情的国家,同时对股市的传染能否通过大宗商品市场传播提出质疑。
董彦峰分享其论文《连带关系与中小银行的信贷市场扩张》,研究基于独立性连带和嵌入性连带的区分,解释了台州中小银行的信贷市场扩张。在理论与方法上,该研究采取一种综合视角的嵌入观,将制度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结合,分析连带关系建立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在中小银行连带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具体呈现经济行动与社会关系之间嵌入与去嵌入的动态变化,从而拓展经济社会学有关嵌入的基本思想。
四、养老金融、社区治理与新型社会发展
论坛下半场第二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向静林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何均力、重庆时时彩官网-重庆时时彩平台
硕士研究生唐标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讲师孙哲、重庆时时彩平台
社会发展院研究生沈林分别发表学术演讲,向静林副研究员就上述报告做出精彩点评。
何均力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养老金融化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物质-情感”双重需求的视角》,研究从养老的“物质-情感”双重需求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养老金融化的特征和养老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指出养老需求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较强特殊性:既存在工具性需求,也存在情感性需求。论文提出传统“养儿防老”的“反馈模式”依然具有养老金融化替代不了的功能,生育率降低使得养老服务人力缺乏,文章就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唐标睿代表其作者团队分享论文《退休老人的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研究——财务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团队以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退休老人的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并讨论财务幸福感产生的中介作用。通过研究指出应提高退休老人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家人支持和朋友支持,从而提高其财务幸福感,让退休老人不再过于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缓解退休老人的孤独感。
孙哲老师分享其论文《元宇宙中的符号流动——从礼物经济到金融景观》,通过对典型元宇宙社区进行经验研究,聚焦其中数字符号作为礼物流动的场景发现,元宇宙社区中,数字符号作为礼物的流动,产生了基于符号的金融景观,最终促进了以社区为单位的元宇宙社会的产生。元宇宙的主体是基于“礼物化”符号的社会,而不是基于“商品化”符号的市场。
沈林分享论文《金融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治理路径研究:以成都市H社区诈骗受害和风险评估为例》,该论文以风险社会理论、金融能力理论作为基础,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治理路径进行探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治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对多维主体电信诈骗风险综合评,在掌握社区居民诈骗现状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评估模型,同时设计问卷展开调查。最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区三个层面设计预防社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治理的金融社会工作干预路径。
五、结语
会议最后,郑路副教授对本次论坛做出总结,他首先对全体与会师生、参与论坛组织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会议各方致以衷心感谢,同时对论坛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未来能够参与到金融与民生福祉的相关议题中,共同推动金融社会学学科发展,促进金融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建设。通过此番精彩的总结,202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圆满落幕。
“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为中国金融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此次论坛虽然无法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但线上交流的方式使论坛更具有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特性,论坛未来还会继续通过研究项目和论文专著、会议和论坛、课程和讲座、国际国内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中国金融社会学发展。(文/杨婷苇 审稿/谭远发 张秋银 岳敏)